若是公司的規(guī)劃和決策流程包含許多會議、討論、委員會、PowerPoint幻燈片、電子郵件和公告,但卻缺乏不容違背的共識,我稱之為「決策旋渦」(decision spin)。各種決定在公司內快速流轉,從一個團隊到另一個團隊,經(jīng)歷上上下下的層級,并跨越管理矩陣,當不同的利害關系人加入時,決策內容的細節(jié)和后果就跟著改變。根本問題往往不是無力決策,而是避免沖突的習性。
「決策旋渦」不會防礙人們作出決策,但這類決定通常都不會維持太久。參與者不愿意在討論時明白表示異議,很多人點頭、微笑并展現(xiàn)同舟共濟的情懷,但這些到后來都不復存在,因為與會者其實并不是真的支持這些決定,所以后續(xù)并沒有落實執(zhí)行。
「決策旋渦」可能會讓組織的每個層級都感到沮喪,也會對成本、生產(chǎn)力和客戶服務產(chǎn)生重大影響。例如,與我合作的某家公司里,經(jīng)理人對于配置銷售管理軟件的最佳方法(或少數(shù)最佳方法)上有歧見,結果他們提出幾十種調整后的版本,這不只提高了授權費,也讓使用者更難協(xié)調跨部門或跨地區(qū)的銷售情況。同樣地,當另一家公司需要降低開支時,各個成本中心全都感到很痛苦,因為資深管理團隊無法決定要將焦點放在哪里,這表示有成長潛力的區(qū)域失去的力量,和機會較少的區(qū)域失去的力量一樣多。
當然,從外表來看,這種行為顯得很愚蠢。為何經(jīng)理人—甚至是非常資深的經(jīng)理人—不能坦誠進行公開辯論,解決歧見,然后達成共識?公司雇用他們,就是要他們做這些事。很可惜,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理由有兩個:
理由之一是,經(jīng)理人也是人,人性都想要「受人喜愛」。他們想要別人對他們有好評價,不會覺得他們很難共事。他們想要與人融洽相處,看起來比如愿意與團隊合作的成員。因此,即使他們不同意某件事,往往也會避免太過激烈地表達出來,以免引起爭吵。其實,我訪談過的許多經(jīng)理人,都害怕若是有不同意見,會演變成痛苦的戰(zhàn)爭,破壞或擾亂了彼此的關系。所以他們不知不覺會謹慎行事,保持冷靜。
第二個原因是,許多經(jīng)理人缺乏以建設性的方式參與沖突的技巧?;蛟S由于上述的心理問題,這些經(jīng)理人沒有經(jīng)歷過多少沖突練習,或者從未接受沖突管理訓練。因此,他們沒有參與正向沖突所需要的基本原則和工具,例如界定要達成的首要目標,找出彼此的共同點,將焦點放在問題而非人員上,客觀地列出有共識和沒共識之處,多聆聽少說話,并且從辯論轉向解決問題。這些原則全都不是艱深的學問,但也不見得每個人天生都具備這些技能。如果缺乏這些技能,企業(yè)沖突和歧見很容易就快速升高為人際關系的緊張狀況,進而引發(fā)上述的逃避癥候群,以及持續(xù)不斷的「決策旋渦」。
打破這類循環(huán)并不容易,如果它已深植于你的公司文化以及主要資深領導人的情緒當中,就更難突破。但不論你處在組織哪個階層,如果你想要處理它,以下有兩個可行步驟:
突破這類循環(huán)并不容易,特別是如果它在你的公司文化以及主要資深領導人的情緒組成成分中已經(jīng)根深柢固。但不論你處在組織哪個階層,如果你想要處理它,以下有兩個可行步驟:
首先,召集你的團隊或是一群同事,討論「決策旋渦」是否已造成問題。如果是,請討論一些實例、實際發(fā)生的情況,以及對公司的影響。考慮一下,這些是獨立事件,還是屬于一再出現(xiàn)的模式,以及減少一些「決策旋渦」可能會有哪些好處。這里的關鍵是避免抽象的說法,并且提醒大家考慮是否需要改善這個情況。
一旦大家一致同意應該要解決「決策旋渦」的問題,你就可以與你的團隊或同事合作,針對建設性的沖突擬定一些基本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可能包括:給每個人兩分鐘分享自己的看法;指派某人寫下某個議題的正反意見;提醒每個人,異議不是人身攻擊;設定辯論的時間限制;同意不能片面改變決定。顯然,這并不算是完整的沖突管理訓練,但它是開始著手的方法。如果這么做有效果,就可以增加其他的培訓工作。
企業(yè)不應讓各項決定轉來轉去,卻沒有解決之道。但是,經(jīng)理人若要縮短決策周期,就必須了解,應該要接納沖突,而不是避免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