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賭注的決定,從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建合資企業(yè),到雇用某人、解雇某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牽涉到高度的不確定性。當局勢混沌未明、充滿未知時,想要嘗試為行動做出正確決定的心情,常會引發(fā)焦慮感。因此,很多人會尋求別人的建議,協(xié)助我們下重大的決定。
找專家和可信賴的朋友商討,似乎是個明智的選擇,但卻可能會付出預期之外的代價。最近,我和同事們進行了一項研究,以了解焦慮感是如何影響人們接受別人建議的意愿,以及遵循拙劣指示的可能性。結果是什么?我們的自然本能可能害我們惹上麻煩。
我們在其中一項研究中,給一批大學生看陌生人的照片,請他們估計那位陌生人的體重。我們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的估計跟實際體重差距在十磅以內,每張照片有一元美金的獎金。在第一波測試完成后,我們請其中一群受試者觀看電影《顛峰極限》(Vertical Limit)里緊張刺激的一段,而其他人則觀賞一段「中性的」《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 Geographic)有關大堡礁魚類的紀錄片。接下來,學生們?yōu)樽约旱淖孕懦潭仍u分,并再做一輪陌生人的體重估計測驗。但在看照片前,先詢問學生是否愿意先聽別人的意見,再猜體重。相較于看魚類學紀錄片的人,那些先看過《顛峰極限》片段的人,覺得較沒有自信。接受焦慮感影片刺激的人中,有90%愿意聽別人意見;反之,中性影片組則只有72%的人愿意。此外,在焦慮狀態(tài)下的人,也比較可能就采用了別人的答案。
這可能還不構成問題,但焦慮還會讓我們無法正確判斷所接受到之建議的優(yōu)劣。在上述實驗后,我和研究團隊同僚又招募另一組的受試者,請一部份人寫下過去一段曾讓他們焦慮的經驗,其他人則是寫他們最近一次上食品雜貨鋪的經驗(一般而言這屬于中性的經驗),然后請兩組的人都估計瓶子里硬幣的數(shù)量。這一次,我們提供一部份受試者差勁的估計值建議;其他人接收到的答案意見,則是好的(也就是硬幣數(shù)量的正確估計)。那些處于中性情境的人,在建議是好的的時候,比較有可能采納它。但焦慮的受試者的測試結果則反應不出這種差異。焦慮感削減了他們判斷建議好壞的能力。
這兩種傾向──較容易聽信意見,以及較弱的區(qū)辨力──結合起來,可以有很強的傷害力。事實上,我們在一個類似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因事焦慮的人,較愿意聽信、也較可能依賴他人的意見,即使給意見的人跟自己的利益相沖突。也就是說,若受試者用了他或她的建議,能獲得金錢上的酬勞──結果也是如此。
我們在實驗里觸發(fā)的都僅僅是輕微的焦慮感。相反的,在必須下攸關生死之重大決定的當口,所引起的焦慮就會大到蒙蔽了我們小心的計劃和分析。
要擺脫因事關重大決定所引起的情緒紛擾,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還是有些方法,幫你把輕信壞建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 在你處于身心放松狀態(tài)、能夠頭腦清晰反省手上要處理的事之前,別讓自己下重大決定。
2. 避免太快做出決定,或是太拘泥于細節(jié)。若套用打高爾夫球當比喻,與其在如何揮出完美一桿的無數(shù)繁瑣細節(jié)上鉆牛角尖(例如選對的球桿、適當?shù)奈辗?、肩膀的旋轉方式等等)把重點放在更重要的結果會更有幫助:你想要讓這一桿的落點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