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一:禁用手機和電腦。
原因有二:第一,手機和電腦會讓我們分心。很多人自以為可以一心多用,像是一邊聽開會報告,一邊寫電子郵件或是閱讀微博更新,但是研究顯示我們其實做不到。近期的神經(jīng)科學研究對這點探討得很清楚,一心多用其實是不可能存在的。雖然我們可以同時做些簡單的事,比如一邊走路、一邊講話,但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件事情。研究顯示,如果試著要一心多用,完成某項工作的時間可能會拖長50%,而且犯的錯誤也可能多出50%。
更糟的是,那些會在開會的時候拿起手機的人,很可能正是那些最無法一心多用的人。研究發(fā)現(xiàn),某個人若是同時使用多種媒體的時間越多,在標準化的一心多用測驗上得到的分數(shù)就越低。
第二個禁用手機和電腦的原因,則在于這會讓別人分心。信匯中正領(lǐng)導(dǎo)力最近做了一項簡單調(diào)查,評估了一般人覺得在開會的時候接手機、在微博發(fā)動態(tài)、或是看微信朋友圈這些動作,是否會造成分心,或者在社交上是不恰當?shù)男袨椤X撠熯@項調(diào)查的吉寧博士表示:「雖然是同樣的行為,但如果是別人(朋友或同事)在做這件事,受試者會覺得問題比較嚴重;但如果是受試者自己在做這些(可以說是)不禮貌的事,他們卻不認為有什么太大的問題?!箯慕Y(jié)果可見,開會的時候,如果看到別人在用手機或電腦,我們會覺得不太高興。他說:「然而,如果是我們自己這么做,我們卻無法感覺到自己的行為也會造成別人同樣的不悅反應(yīng)。」此外,如果開會的時候看到別人伸手去拿手機(特別如果那人是位高級管理者),我們就會覺得受到傷害或侮辱。如果你正在做簡報、或是討論某個想法,卻看到有高管在講電話,就會覺得很受傷。
還是有些情況,在開會的時候也能使用手機和電腦。例如做筆記,或是取得參考資料。有些時候,可能真的有什么大事發(fā)生,所以需要使用這些設(shè)備。但如果算不上大事,還是把手機和電腦都關(guān)機,專心開會吧。
法則二:開會時間越短越好,不要超過一小時。
研究顯示,開會時間短有好處。第一,與會者比較能維持專注。經(jīng)典研究發(fā)現(xiàn),群組會根據(jù)截止時間和時間限制,來調(diào)整工作速度和互動的風格。舉例來說,一項研究指出:解決問題的時候,如果時間壓力比較大,群組的溝通速度會比時間壓力小的時候更快,決策流程也會比較獨斷。人們?nèi)羰前l(fā)現(xiàn)時間不夠,就不會再提問或談話,而是專心完成工作。
但也不是所有會議都該在30分鐘之內(nèi)解決。確實有些對話需要更多時間,開會的時候也不該只是急著處理一個又一個主題。如果開會的目的就是要仔細談?wù)撃臣拢捅仨氉屗腥擞凶銐虻臅r間發(fā)表意見、回應(yīng)別人的意見、達成結(jié)論。雖然時間壓力能讓過程較有效率,但也不能將時間縮得太短,而影響重要對話的完整性。
法則三:站著開會,生產(chǎn)力更高。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只是嘩眾取寵的花招,但已經(jīng)有實證資料證明站著開會確實有效。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教授艾倫·布魯頓(Allen Bluedorn)曾作過相關(guān)研究(當時是1999年,站著開會還未形成風潮),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站著開會的時間比坐著開會減少34%,但得到的會議結(jié)論相同。
法則四:讓人人都參與,而且要請那些平常不發(fā)言的人也發(fā)表意見。
有些人可能其實很想發(fā)言,但要有人請才會開口。這背后可能是因為「文化因素、語言障礙,或是個性問題。」那些不太參與對話的人,常常反而會有最佳的觀點,絕對應(yīng)該請他們發(fā)言。
人人都參與,不只是對會議結(jié)果有利,對與會者本身也是好事。大家其實都希望有人聆聽、考慮自己的意見,而且只要在會議中詢問他們的意見,就等于是提升他們對該項議題的投入程度。
有些人當場發(fā)言會怯場,你可以事先跟他們談?wù)?,說你希望他們開會時能夠提供意見。這樣一來,他們就有時間先想好要講什么。雖然到了會議上,你還是得特別點他們才會開口,但那時他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
法則五:不要只是為了宣布最新進展而開會。
如果開會時原本就有值得討論的重要事情,你可以順便簡短地宣布一些事。例如在最后問大家:在散會前,有沒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事?你們部門有什么事應(yīng)該要讓其他部門知道的?但是如果開會只是為了宣布事情,就應(yīng)再想想這么做是否恰當。如果寄封電子郵件就好,何必浪費寶貴的時間開會呢?
而且,只為了宣布事情就開會,問題還不只是浪費時間而已。羅伊?鮑麥斯特(Roy Baumeister)、凱絲琳?沃絲(Kathleen Vohs)等人的研究指出,我們的「執(zhí)行力」資源有限。一旦耗盡這種資源,我們就會做出糟糕的決定或選擇。業(yè)務(wù)會議需要非常投入、專心、做抉定,但很少注意到與會者有限的認知資源也會消耗掉,若是開會時間太長,或是太常開會,就更是如此。如果耗盡了執(zhí)行力資源,甚至可能導(dǎo)致判斷失準、行為不檢。所以,如果能不開的會,就不要開吧。
法則六:一定要在事前給議程,并清楚說明會議目標。
這大概是有關(guān)開會的最重要一項建議了。事先規(guī)劃會議、設(shè)定議程很重要。必須先講清楚要做什么,與會者才知道自己該做的事。很多團體作決策時之所以荒腔走板,正是因為事先缺乏清楚的行動計劃。而有了計劃,才有機會厘清要做的事情,并思考可能阻礙我們完成目標的障礙。
有許多資料都提到開會浪費了多少時間。但你只要憑直覺就能知道這一點,不必靠研究才知道。下次要找人開會的時候,請盡量好好運用大家的時間——包括你自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