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讀中學的時候,我記得一個新學期開學時校長的講話,簡單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辦中國最好的基礎學校,辦學生滿意的教育,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中華民族負責;第二,我所理解的好學校的概念有三點:明確的辦學理念,突出的校園文化,每個學生的潛力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第三,教師要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當孩子;第四,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居功自傲,每天大家都是在一個新的起跑線上;第五,辦最好的學校就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這種特色,只能蘊含在每個有特色的學生之中。
這段話讓我再一次重新感受教育的本質,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信仰與習慣的培育,從這個根本的功能出發(fā),教育的基本點正是學生。如何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回答的問題,也是一個校長從事學校管理、做出所有決策的出發(fā)點,并以此為前提構建一個好的學校管理機制。我很認同以學生作為學校管理出發(fā)點的決策選擇,同時用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
赫伯特A.西蒙的理論給予我很多幫助,也是上述聯(lián)想的主要原因。他的《管理行為》被《公共管理評論》譽為“半個世紀以來的經(jīng)典著作”,是社會科學思想方面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被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稱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西蒙也因此成為管理方面唯一一位獲得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人。這些稱譽并不是我多年來關注西蒙的原因,我一直受西蒙的啟迪是在于他對于組織決策的分析和理解,西蒙認為:決策行為是管理的核心。西蒙通過對管理行為的細致觀察,主張“組織里的行為是有限理性的”,這也正是我非常認同他的地方。
在管理的現(xiàn)實中,我們常常感受到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并不完全一致的情況。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分析為什么會存在不一致,這些多角度的分析都能夠從一個側面來解決問題,但是如果你了解西蒙的理論,你就會發(fā)現(xiàn),西蒙給了更貼近事實的一個角度,這就是個人目標可能不完全與組織目標保持協(xié)調一致,因為個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人也會理智地努力提出個人目標,而對個人目標的追求,就會導致與組織目標無法保持完全一致的情形存在,甚至可能是兩者背道而馳。
所謂個人的行為是有限理性的,通常的意思是說,個人的目標不是組織的目標,個人的行動依據(jù)是無效的、不完全的信息,他忽視自己行動的后果,他的情感蒙蔽了他的判斷力,他只關注短期目標,等等。我們倒是很少指責個人的行動太隨意,以致不可理喻。但是后者才是更為關鍵的,正是人們行動的隨意性太大,導致了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的不一致性。
西蒙告知了我們一個基本的事實:個人行為達不到理性標準。讓我們沿著西蒙的分析來理解這個基本的事實。第一,按照理性的要求,行為主體必須完全了解并預期每項決策產(chǎn)生的結果。而實際上,我們對決策結果的了解總是零零碎碎、不完整的。因為在結果沒有發(fā)生之前,人們的預期常常會帶有個人的偏愛,甚至不愿意花費精力了解全部信息。第二,由于決策產(chǎn)生的結果未來才會出現(xiàn),所以在給它們賦值時,就必須用想象力來彌補缺乏真實體驗的不足。但是要完整地預期價值還是不可能,一方面因為能力不足,一方面因為現(xiàn)實是一個變化的過程。第三,按照理性的要求,行為主體要在所有可行的備選方案中做出選擇。而在真實的情況下,主體只可能想到有限的幾個可行方案而已,沒有人能夠尋找到所有可行的方案。
西蒙所告知的這個基本事實,表明管理的關鍵是如何在有限理性的條件下進行選擇,這也是作為管理者需要清醒認知的一個關鍵。我所觀察的管理者,常常忽略了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以為在一個共同的組織中,只要目標明確、激勵得當,組織成員就會一起努力去實現(xiàn)目標。如果出現(xiàn)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不一致的情形,只要調整激勵或者成員本身,應該能夠讓組織成員一起努力去實現(xiàn)目標。不過事實與西蒙的判斷一致,并不是以我們的認知為轉移。
在教授《組織行為學》時,我同樣強調組織目標的重要性,不過我深知,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標準正是能否讓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合二為一。大部分管理者都會從激勵、人員勝任能力和素質、組織約束的手段層面去努力,我不反對這些選擇。但是還是建議回到西蒙的理論中,首先要承認每個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他對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理解一定會存在差異性;其次每個人都是在對自己行動所處環(huán)境條件理解的基礎上推導出未來結果的,并不是基于對組織的完全理解來作判斷的。因此相對于組織而言,每個人都會有個人的決策偏差存在。
懂得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在管理中常常認定目標是一個必須而且能夠統(tǒng)合大家的東西,更多的管理者以目標為導向,圍繞著目標來展開管理,相信目標可以帶動管理并讓目標得以實現(xiàn)。我需要說明的是,目標管理本身的意義是不容置疑的,目標也的確能夠引領成員做出努力。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確保目標得以實現(xiàn)?為確保目標實現(xiàn),就需要每個人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性,如果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不一致,目標本身一定是無法實現(xiàn)的。所以管理者需要面對的,就是塑造每個人的行為指向組織目標,讓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
這就要求管理者應該最關注個人行為的整合機制,了解并能夠運用個人行為的整合機制,才能夠幫助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西蒙在《管理行為》一書中告訴我們,形成個人行為整合包括三個主要的步驟:第一步,個人(或組織)大范圍制定決策,決策范圍包括個人活動所要實現(xiàn)的價值,實現(xiàn)這些價值所采用的一般方法,在政策限度內制定特定決策以及執(zhí)行決策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信息。第二步,個人設計并確立注意力的導向機制以及信息與知識的溝通機制,采用的方式要保證具體日常決策與實現(xiàn)規(guī)劃相一致。第三步,個人在步驟一和步驟二所提供的基本框架下的日常決策和日?;顒又袌?zhí)行計劃。
一般的組織決策只能通過心理機制,給每個人提供決策所需要的價值觀和知識,從而控制個人的行為。在群體行為中,同樣有必要向執(zhí)行計劃者傳達群體計劃的信息。這并不要求對所有成員必須傳達整個計劃,但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任務。在上述三個步驟中,決策信息的溝通一般最不受重視,執(zhí)行效果最差。最常見的情況是,不考慮計劃對群體各個成員的影響方式,讓計劃“強制”生效,沒有有效的溝通,沒有讓每個成員完整地了解計劃與其本人的關系,沒有讓成員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務。發(fā)布程序手冊之后,不去了解個人是否使用手冊內容作為決策指南,不去關注反饋,不關注每個成員決策行為是否符合標準。雖然編寫了書面的組織計劃,但組織成員對此計劃茫然不知,很多時候計劃成為文檔材料,擱置在電腦里或者文件夾中,成員以慣性或者經(jīng)驗去做決策,而決策的結果與組織的計劃缺乏一致性。還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我們忘記了個人行為是組織實現(xiàn)目標的根本要素,組織溝通就會失敗。
這三個步驟非常明確地告知我們,行為整合機制是確保目標實現(xiàn)的有效手段,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必須能夠做到以上三個步驟,學會用這三個步驟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行為整合機制可以簡單概括為:確立一致的價值標準,再輔助以特定的知識和信息的溝通,以確保個人的日常行動和決策符合這個價值的標準。
再回到我們關注的關鍵問題,即如何確保實現(xiàn)組織目標?西蒙給了一種簡單的方法:關注個人的有限理性,從行為整合機制出發(fā),刻意地創(chuàng)造一個組織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迫使個人不得不選擇一些要素,作為個人決策必須依據(jù)的“給定條件”,確保組織目標實現(xiàn)。如果讓組織目標得以實現(xiàn),需要為個人決策創(chuàng)造一個特定的組織環(huán)境,讓個人能夠做出與組織目標相一致的選擇。想想某一個時期的中國,人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個人目標的時代,每個人的決策都是以組織目標為唯一選擇依據(jù),這樣的組織環(huán)境,使得人們只為組織目標實現(xiàn)做出努力,不存在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不一致的情形。我并不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安排,但是從讓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而言,那樣的時代環(huán)境的確做到了。
回到校長的講話中,當確定學生滿意作為價值判斷之后,這個學校展開構建有效管理機制的努力,并從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入手,刻意地創(chuàng)造學校的人文環(huán)境,從軟件入手再到硬件建設,使得教師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當作孩子。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成長成為這個學校教師行為選擇的方向和約束條件,教師也正是透過這個價值判斷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服從學校和社會的要求,從而理解學校的含義和學校職能,學校也因為每個教師的努力實現(xiàn)了優(yōu)秀學校的目標。正如西蒙所言:管理決策的正確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它選擇適當?shù)氖侄蝸磉_到指定的目的就是正確的。
我所理解的只是《管理行為》一書很少的一部分,西蒙在該書中詳盡地分析了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有限理性”和“滿意解”,其次是決策過程理論。西蒙提出,現(xiàn)實生活中個人和組織的決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條件下進行的。理想中的完全理性會使人們尋求決策的最優(yōu)解,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限理性則使人們尋求滿意解。了解到這一點,可以讓管理者快速地做出決策,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行動。有人曾說,在管理中沒有完美主義,或許從這個意義上講,的確如此。管理決策是適合的選擇,而不是最優(yōu)的選擇。掌握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會幫助管理者關注基本的問題,從而獲得適合的解決方案。
在決策過程理論中,西蒙把組織內部的活動分為經(jīng)常性的和非經(jīng)常性的兩種情形。前者的決策為程序化決策,后者的決策為非程序化決策。這種區(qū)分能夠使管理者在決策中快速做出選擇,使決策能夠取得成效。
該書中所做的分析和論證都會給予我們明確的指導,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不一致性,“有限理性”與“滿意解”以及“程序化”與“非程序化”,如果仔細閱讀、用心理解,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個人擁有足夠知識與能力的時代,重讀西蒙的《管理行為》一定會給予我們更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