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說服:寓言的力量”一文中,我們提到,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事物很難給人留下印象,它們無法打動人心。因此,在給對方提供一些他并不熟悉的統(tǒng)計資料和數(shù)據(jù)時,必須用一些貼近對方生活的、形象生動的例子,令其獲得具體的印象。
比如說,讀了下面一段話,你有什么感覺呢?
請大家考慮一下宇宙中的巨大隕石撞擊地球的幾率。迄今為止,軌道已經(jīng)確定、正式登記在冊的小行星大約有5000顆。沒有確定的估計在50萬顆左右。根據(jù)專家的精確計算,直徑在1千米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幾率大概是在100方年4次的程度。
這樣的說明很難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雖然大概能明白它的內容,但是基本是左耳進右耳出。像這種講述行星撞擊地球的內容,應該找些貼近生活的例子來進行說明。比如,用下面的方式來介紹:
宇宙中行星的分布看似密集,實際上其密度就像在歐洲大陸分布有3只蜜蜂。而行星撞地球的幾率,就好比兩只蜜蜂互撞的幾率。
這樣來描述的話,我們就很容易明白。也就是說,行星撞地球的幾率,是小之又小。有的宇宙物理學家還以“太平洋上的3個西瓜”來進行比喻,非常生動易懂。
要想說服別人,就需要給對方舉貼近生活的例子。
在《表達技巧》一書中,作者就類似的表達方法舉了如下的例子。
- “體積相當于2個東京棒球場?!?/li>
- “堆積起來,就像富士山一樣高?!?/li>
- “相當于日本四國地區(qū)的面積?!?/li>
這些描述可以激活我們的想象力。比起“東京每年產(chǎn)生總量為X噸的垃圾”,說“東京每年產(chǎn)生的垃圾總量的體積相當于2個東京棒球場”更能讓人們產(chǎn)生直觀的印象。這樣人們自然會為這么多的垃圾感到震驚,從而自覺地產(chǎn)生要將垃圾分類、不亂丟垃圾的決心。
英國的心理學家、自由職業(yè)者凱文·沃倫,就在其所著《社會影響》一書中,列舉了大量科學數(shù)據(jù)來闡述,為什么人們無法接受那些自己無法想象、不能理解的內容。
想讓別人欣然接受你的想法,你自己首先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你的觀點。也許有人在說話時喜歡故作高深,說一些專業(yè)術語或晦澀難懂的話,但這樣的方式很難讓大眾接受。我們要學會將復雜難懂的內容轉化成大家比較熟悉的生活例子。